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北方的朝鲜一度将南方的韩国打到节节败退,同年7月7日,美国借联合国名义,组织“联合国军”参战,9月15日,以美国军队为主的“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扭转了朝鲜战场上韩国不利的局势。紧接着10月我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开始了长达近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
在整个战争的过程中,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先后更换了三位总司令,分别是麦克阿瑟、李奇微和克拉克,这三位称得上是当时美军中比较优秀的指挥官了,可是在我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打击之下,他们失去了往日的骄傲,纷纷成为手下败将。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三位“联合国军”总司令。
1、麦克阿瑟
在这三人之中,麦克阿瑟是名气最大的一位,也是最狂妄的一位,不过也是打脸最大的一位。麦克阿瑟之所以狂,也是因为他有狂的资本,可惜在我们的彭大将军面前,他再狂也能给他打服了。
麦克阿瑟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以98.43分的成绩毕业,创下西点军校的毕业分数记录。毕业后入伍开始了自己的军事生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到法国参战,因作战勇敢和指挥有方,数次获得勋章并升任第84旅准将旅长。
到了20世纪30年代,麦克阿瑟就任美国陆军参谋长,1935年任期满了之后调到菲律宾任职,1936年获得菲律宾元帅军衔,1937年底出任菲律宾陆军总司令,开始组建菲律宾陆军。
麦克阿瑟
二战爆发后,麦克阿瑟在1941年被征召到军中,担任美国远东军总司令,负责指挥美军在西南太平洋以及东南亚地区的对日作战,1942年被晋升为上将军衔,1944年12月晋升为陆军五星上将。1945年日本投降后,麦克阿瑟被美国总统杜鲁门任命为驻日盟军最高司令,负责对日军事占领和日本的重建工作,就这样麦克阿瑟成为日本的太上皇。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北方的朝鲜将南方的韩国打得节节败退,美国总统杜鲁门下令美军出兵朝鲜半岛援助韩国。在美国的操纵下,由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17个国家组成“联合国军”出兵朝鲜半岛,麦克阿瑟则被任命为“联合国军”总司令。
上任之后的麦克阿瑟可谓是“雄心满满,志在必得”,他并没有把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放在眼里,扬言要在圣诞节之前结束战争,可是现实情况狠狠地打了他一巴掌。麦克阿瑟始终认为新中国不会出兵朝鲜,也完全没有把我国政府的警告放在心上。
麦克阿瑟
然而美国政府和总统杜鲁门却不这么想,他们认为一旦美军越过三八线,新中国就极有可能会出兵。或许麦克阿瑟也知道我们中国“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完全没有把杜鲁门的“忠告”放在心上,也完全没有理会杜鲁门。但是现实给了麦克阿瑟一个很深的教训。
第一次战役,我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云山与美军正式遭遇,第39军在云山战斗中歼灭美军第8团大部、第5团1部及一部南朝鲜军,毙伤俘敌2000余人,其中美军1800余人,缴获飞机4架、击落敌机3架、击毁和缴获坦克28辆、汽车170余辆、各种大炮119门,沉重地打击了美军的嚣张气焰。
但是这并没有让麦克阿瑟长教训,他还是认为我中国人民志愿军只有小股部队入朝。紧接着在第二次战役中,我军在东西线大获全胜,歼灭联合国军3.6万余人,将其逼到三八线附近。紧接着我军又发动了第三次战役,攻下了韩国的首都汉城,打得麦克阿瑟灰头土脸,除了咆哮就是吼叫。
麦克阿瑟
接连三次的失败让美国很没有面子,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竟然被刚刚成立的中国打败,这让美国的脸往哪放,于是杜鲁门也顾不得麦克阿瑟这位老将年龄大,也不再顾及他的脸面,在1951年4月11日签署了罢免麦克阿瑟的总统令。而为了表达总统大人的愤怒,杜鲁门特意用广播的形式公布于众,这让作为败军之将的麦克阿瑟更加耻辱。杜鲁门的一纸总统令结束了麦克阿瑟的军事生涯。
回到美国的麦克阿瑟并没有因为在朝鲜战场上的失败表现遭到弹劾,反而受到美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在华盛顿他受到了万人空巷的英雄式欢迎。许多大城市都爆发了支持麦克阿瑟,反对杜鲁门的游行示威活动,杜鲁门的支持率下降到了26%。甚至四个州的议会通过了决议,要求杜鲁门总统收回命令。
不过麦克阿瑟这位老将再也没能回到战场上,1964年因为胆结石在美国陆军医疗中心去世,终年84岁。
2、李奇微
李奇微也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毕业后就进入美军部队服役。二战时期,他也参加了诸多战役,1943年,李奇微在西西里岛登陆战役中,指挥空降1944年6月率部参加诺曼底登陆战役,8月升任美第18空降军军长。随后参加“市场-花园”战役、阿登战役和鲁尔战役,进抵易北河。战后,任地中海战区总司令和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驻联合国安理会军事参谋委员会代表。师实施美军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夜间空降作战。
1950年,美军第八集团军总司令沃克出车祸去世后,李奇微接任第八集团军总司令兼“联合国军”地面部队司令。1951年4月麦克阿瑟被免职后,李奇微被任命为“联合国军”总司令。相比于狂傲的麦克阿瑟,李奇微表现的务实、冷静、谨慎,在之后一年多的时间里给我军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李奇微
李奇微到任后,改变了美军以往的打法,他创造了“磁性战术”、“绞杀术”,刚开始的确给我军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但是我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怎么会等着被动挨打呢,美军变,我军也在变,我军通过奇袭夜袭,打小的歼灭战也给予了美军以沉重的打击。
后来李奇微回忆到:“中国人在夜间的进攻太神秘,还能有效隐蔽,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每个士兵都携带大米、玉米、豆类做成的干粮,带着轻武器,能坚持四至五天时间。”“……敌人以东方人特有的顽强精神奋力加固他们在山上的工事。中国人是勇士”。
不过李奇微也在一年之后被调离了朝鲜战争,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当时的美军欧洲总司令艾森豪威尔打算竞选美国总统,空缺出的总司令一职希望由自己的亲信担任,而李奇微与艾森豪威尔关系匪浅,所以最后选择了让李奇微来接任欧洲总司令一职。三年后李奇微退役,1993年去世,享年98岁。
3、克拉克
在李奇微到欧洲任职后,克拉克接替李奇微担任“联合国军”总司令,也是他代表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可以说他就像是一个背锅侠。
克拉克也毕业于西点军校,毕业后就到法国任职,后来进入陆军战争学院受训,并成为著名的两栖作战专家。1939年在美国西海岸的两栖登陆演习中,克拉克的表现获得了当时美国陆军参谋长乔治·马歇尔的赏识,而后他的职位得到了快速的提升。1941年升为准将,1942年升任少将,三个月后升任中将,当时只有46岁,成为美军历史上最年轻的中将。
克拉克
二战期间,克拉克基本上都是在欧洲作战,1944年12月担任第十五集团军群司令,次年3月晋升为上将,短短6年时间,克拉克从少校升至上将,可见其晋升速度之快。
1952年4月,克拉克任美国远东地区总司令,并在5月接任联合国部队指挥官。当时战线已经固定,他也没有什么表现的机会。1953年7月27日,克拉克代表“联合国军”,与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板门店签署停战协定。作为“联合国军”的最后一任总司令,克拉克在最后谈判时留下颇为经典的一句话:“ 我是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谈判文件上签字的美军将领。”1984年4月17日,克拉克在查尔斯顿去世,终年88岁。
小结:
“联合国军”的三任总司令,麦克阿瑟狂傲,李奇微谨慎,克拉克无甚作为,三人在朝鲜战场上虽然给我军造成了重大的伤亡,但是他们并没有打垮我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反而是我们,凭借落后的武器装备将当时的世界第一强国打败,估计这一点在当时是麦克阿瑟这些人无论如何也理解不了的。这也正好印证了毛主席所说的话:“人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麦克阿瑟、李奇微、克拉克虽说是美军将领中的佼佼者,或许他们在欧洲战场上作战时可以获得胜利,但是在朝鲜战场上,面对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他们也只能是手下败将。
发布于:天津市